行业新闻 | 2015-12-04 10:49:22
12月2日,由消息新浪网举办的主题为“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首届“C+峰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正式开幕,在下午的“破阵”智能家居分论坛上,BroadLink CEO刘宗儒、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新孵化总监程磊、滴滴出行产品总监叶科技、京东JD+生态业务部总经理刘子豪、海尔智慧家庭背景创新中心产品总监邹峘浩就智能家居行业热市场冷的现状以及痛点做出了深度讨论。
几位行业人士共同表示,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不能打倒用户期待是市场较冷的原因。但正像几年前iPhone刚推出的时候一样,以现在的标准来考量第一代iPhone,它其实并不好用,但随着技术发展,智能手机能做的事情已经很多了。智能家居现在处于的阶段与iPhone刚发布时候一样,虽然现在还未爆发,但是是行业趋势,未来前景非常灿烂。
以下为对话实录:
吕盛华:今天到场的有整机制造商,出我意料之外的是滴滴也来的,智能家居谁不掺和一把。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参加第一场展览会,当时海尔就提出了网络家电。2011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伊莱克斯推出了三叶虫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今天我们看到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的参与者,从谷歌到我们国内的巨头,阿里家电,不同环节的厂商都在进入这个市场圈的。整个产业链非常热,但是这个热度并没有完全传递到消费端,没有传递到市场,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刚才刘总已经说了,我们今天还是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市场的消费端并不是很火爆,到底是什么问题?
刘子豪:主持人抛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好的,从我们京东作为3C品类在国内最大的销售平台来说,我们看到的数据不太一样,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到11月为止,今年在我们京东平台上销售的智能硬件单品销售总额是非常高的,还是保持了高度的增长。
第二,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说零售是对的,从消费者花钱的数量来看是高位保持平稳,确实没有几百倍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说等待上架的智能硬件单品是非常多的,超过了消费者消费的速度。应该说智能硬件单品本身的供货量,或者说新品增长速度超过了消费者目前的增长速度。
但是我想补充一点,就是说消费者花钱的数额是非常高的,并没有出现说往下降。现在面临的问题也许是说因为我觉得我个人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来这里是想跟大家学习探讨。从我们有限的数据里看到的,我们觉得智能这个概念又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解决他们痛点,又不是刚需的智能硬件单品的出现,现在明显是创业的热度超过了消费者的消费热度。
吕盛华:我再问问海尔的邹总吧。
邹峘浩: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市场调查,总体来说,我感觉确实像主持人说的,消费这一端并没有随着生产端的供给增大而起来。市场反馈的情况是我们的消费者其实对于智能产品的理解和期待其实还是蛮高的,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就是我们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期待大概是在这个位置,而我们产品实际达到的能力大概是这个位置,一高一低差别比较大。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我们有95%的受访者对于智能家居的产品目前的现状认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与自己的想象有巨大的差距,或者提供的功能没有什么实际的使用价值,这是95%的用户反馈。另外还有4%的用户反馈说目前提供的智能产品的功能接近于满足他的普通需要,但并没有超过他的期待,或者说对于产品更好的期待没有满足。
另外,只有不到1%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现在提供的智能家电或者智能家居产品已经超越了期待,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个是很少的,我觉得这样的受访者比例也大概说明了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智能做得还不够好。
就像刚才刘总分享过的,他对于一个智能家电三阶段的演进的划分,第一阶段是联网化,第二是自动化,最终还得智能化。我觉得我们现在只走完了第一阶段的路程,还停留在所谓联网化的阶段,像我们智能家电的联网化去年大概做到30%,今年可以做到70%,联网化还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普及,所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在路上,还有更远的距离要走,所以后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以及消费者的期待和我们实现距离的空间,让我们去成长,这是我们大约看到的一个现状。
吕盛华:邹总还是拿了数据来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前景看好,目前还没有超预期的产品。从京东的刘总来看,单品的销售还是非常火爆的,我想这是两个方面的,我们后面再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程骉:大家好,我觉得现在智能家居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大家各自的品牌在做自己的东西,当然跟刘总说的一样,就是互联性不够,不是太开放,如果说要有一个大的所谓超级应用能够管理所有家电的话,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标准的话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开放性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市场上也有一些并不是真正的刚需,比如说有概念炒作,像远程控制怎么样去关洗衣机。你想象一下,首先你要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然后你用远程控制关掉它,实际上你如果能把衣服放进去的话,你就可以把它关上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是一个伪需求。所以,我觉得真正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要去找这个痛点。
另外就是数据的安全性,如果说所有东西都连上云以后,是不是会有安全的隐忧,这里面会不会造成隐私的泄露,这一块我觉得可能厂家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吕盛华:抛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叶科技:大家好,我觉得所有嘉宾里面,我跟智能家电应该是最远的,但是车已经进入每家每户,所以车应该也算是智能家电了,特别是电动车出来以后。
我认为作为一个用户来讲,我对智能家电的理解,是说我们现在做平台、做一些标准,这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讲,我觉得不够智能,就是说对智能的定义的问题。你光是实现了一个远程操控,光是实现了一个电的流量计算,这其实是一个基本功能。
我不知道业内大家在做这一块的人,多少人自己家里改造成这个样子,你会看这些数据吗?你有多少次操作的频度?因为对互联网的产品来讲的话,我所有东西都讲体验,我自己能理解,如果让我去做一款智能家电,我觉得有可能一款一款去做。
我刚才在台下听刘总讲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做什么呢?最大的噱头是如果我做一款冰箱的话,这款冰箱按照我的设计来讲,很简单,冰箱是干吗的?冰箱是放东西的,我所有放进冰箱里的东西,最好冰箱里自带一个小称盘的,我每买一个东西,你给我称过去,每一款品种的东西都有保鲜的温度,它有产地、有重量,我能知道冰箱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系统能帮我自认了。
然后我知道这个东西我能做几道菜,我以前做过没有,价格有没有变动,所有这些东西,我觉得才是从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来讲,这是传统做产品和互联网做产品的差异。我会关心用户要什么,我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用户,做这样一个冰箱我会去买,而且我会把冰箱的东西秀给我的朋友,周末我开Party的话,我会告诉他们我家有什么菜,会做什么菜。这个东西一个是真正的智能化,另外一个就是社交化,把这个东西作为我生活的一种场景,我愿意去分享,我愿意去购买。谢谢!
吕盛华:叶总更代表消费者,说出了一些智能的方向,怎么去做一个更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BroadLink的刘总,要不然这一轮你总结一下。
刘宗孺:总结不敢说,我是特别同意邹总的说法,确实是我们现在能够给到用户的产品达不到他的预期,完全达不到。但是,我们是这样想的,回过头来我们看另一个行业,我们说智能手机这个行业,智能手机是怎么来的?是因为乔布斯做了iPhone开始以后,在这之前大家也叫智能手机,但实际上是没有达到的。有多少人用过iPhone 1?我用过,只是说比当时的普通手机好用,但是远远达不到智能。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好用?到第四代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用的东西,而且黏性非常高。当然,安卓大跨步地赶上来,现在的智能手机人手至少一部。所有的用户体验,所有的APP都提上来了。
我们家电处在什么阶段呢?我觉得iPhone 1还不到,它一定是演进的,这个浪潮是挡不住的,你现在买非智能手机估计已经买不到了,你去买非智能的电视估计也买不到了,它一定是连网智能的。给我们一点时间,也许到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的时候,用户就会大量的接受这样一些家电。这是我的看法。
吕盛华:好的,谢谢这一轮的嘉宾!我觉得还是反映了整个产业包括市场的状况,我们无论从系统来说,还是一些关键的需求上,相对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没有用户非常关切的一些痛点,或者并没有给用户带来超预期的感觉。从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非常高的普及率,如果再说一个大的家电的话,智能电视现在的渗透率也已经超过了70%,现在再去买的话,70%是买智能电视。
而我们同样来看白电包括其他的家电,实际它的普及率很低了,以空调为例,这一两年空调推得非常多。在今年中国家电网和国家信息中心推的空调白皮书里有一个统计,整个智能空调的销售占比大概只有5%左右,应该说还是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反映了行业这一阶段的现状。就像刘总说的,我们需要一个时间,这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产业界、需要消费者、需要媒体大家都去关注,慢慢的引导。
同时,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想提出一个有关安全的问题,我想智能家居首先核心的东西是家,家给人的感觉是最安全的地方,到了以后我就很放心了,我的隐私问题、我的安全问题是不是有隐患?上次我跟一个家电的老总谈过这个事,他说他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如果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他不会往前推进。在座的各位都是业界不同身份、不同参与方,请大家请各自的角度来为我们消费者去解读一下。
刘宗孺:安全性我们怎么做的?这个东西我们一直没有宣传,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对外公开讲,我们早就和360成立了一个攻防实验室,把我们的设备给到这些黑客、白帽子,去让他们攻击,我们设立的一个奖金池,你攻破了,我就给你奖金,然后我们改,改完了以后,你再来攻,然后我们再来改。
当然,我认为的安全更重要的还是在云端并发这一块的安全,你一个产品作局域网里,比如说我在你家门口把你这个产品破了,这个安全性有没有?有,但是它不是最高的,最高的级别是从云端我模拟你所有的这些东西,我知道你的控制指令,我批量的让一千个空调打开,这个安全就很可怕了,所以我们更多的安全是集中在这一块。
我们刚才提供的这些方案和模块实际上是我们已经经过了大量的验证完成的产品,这还是我第一次讲安全的事情,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在外面宣传过。
叶科技:一旦信息能连网,安全问题就出来的,一个是隐私问题,一个是刚才刘总说的攻防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从用户角度可能会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安全的标准。因为我看了一下,现在有很多智能插座是可以遥控电器的,本身这个遥控的话就会涉及到如果普通用户去用的话,对于每一个接入的设备来讲,它应该是有不同的安全标准。比如把智能插座放在一个烧水的电器里面,如果水烧开了,你可以远程控制,但是如果它不会自动关,那就是安全隐患。
每一款做产品的,从用户角度来讲,你一定要考虑不同安全级别能接入不同的设备,这个是不是也是厂家或者平台去做走的。如果你接入的是一个安全级别的高的场景,你应该注意什么,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讲,应该有这一层安全,而不仅仅是说我是否能攻防,防住黑客,对于用户来讲,是一种保护性的安全,这应该成为一种标准。
程骉:其实刚才我也提了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家庭可能买了那种家庭监控摄像头,当然如果说所有东西都上传到云里面去的话,这个家里完全就没有隐私了,如果安全做得不好的话,所以这个方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从微软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我们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在深圳发布产品,所谓Windows 10的安全产品。
另外,我也想跟大家探讨,真的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传到云里面去吗?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比如说像跟冰箱的交互,或者是厨电的这些交互,有没有必要都传上去?当然你说家庭的监护可以看到如果家里有老人,你不在的时候,老人跌倒了或者发生什么情况,可以给你一个警示,你在上班的时候可以收到警示。
但是不是24小时都需要上传上去?所以,我在想,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说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云里面去,而是说在我们的家里面就有那么一个所谓的能够一直在那的,能够控制这些IOT设备的控制器,可以处理所有在家里面本身就可以处理的控制,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那些数据拉到云里面去。更像是说不是一个自动推的形式,而是去拉,我需要的时候再去传。
吕盛华:需要一个安全的分区或者处理。
邹峘浩:关于安全我的一些理解,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智能家居,包括一些网络化家电,我们在这方面差不多有15年的探索,从最早跟微软开始做维纳斯计划,我们就就在家电网络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安全一直是我们很重视的领域,给消费者提供数据的完整性,包括我们现在在跟微软、腾讯、360、百度等等很多在安全领域好的技术公司在合作。
我想说我们所谓的网络化、智能化之后,首先给用户带来的是便利,我们在得到便利的过程当中,我们真的有必要得到那么强化的或者是这种安全性有这么强吗?在便利和安全之间,消费者自己要做一个权衡或者平衡,我觉得未来智能化的产品一定是要依靠云端,依靠大数据,依靠云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能力,所以当你的数据连上网络的时候,无论是128位还是258位以后,理论上都存在被攻破的可能,你就要面对风险,但是面临风险的同时,好处就是你的生活会得到便利。
在整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一直在面临选择便利性还是安全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回到一百年前汽车发明的时候,当时我记得汽车发明之后,就有交通委员的人站出来反对汽车的这样一个新型事物,为什么呢?因为汽车不安全,汽车比马车的速度更快,所以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汽车撞死人比马车撞死人要多很多,汽车翻车后带来的危险比马车多很多。我们是为了更加安全而选择继续乘坐马车,还是为了更加便利而选择新型交通工具汽车呢?一百年后再来看,已经没有人争论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便利。
所以在随着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很多的设备在今天要更多的连网,要便利,要方便性还是安全性这样的一个权衡,我们是要绝对的安全,还是一个相对可控的安全,但是又能带来便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吕盛华:挺好的思路,从投资的角度,安全和收益要平衡,没有百分之百的绝对安全,需要大家去权衡,当然也需要厂商把产品做好。
刘子豪:我同意,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这个可能消费者来购买智能家居或者智能硬件不是为了安全来的,而是为了改善生活,永远存在用户体验,很多时候是说如果你把安全体验做到很高,用户就会出现损失。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行业的生态,因为我们做JD+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是创业公司是非常艰苦的,他们第一考量除非他们是做安全的硬件公司,否则的话,他们第一考虑的肯定不是安全,所以现实情况是大量的小公司智能硬件产品,他们安全的考量是非常不够的,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更多是要卖出新品来满足大家的需求。比如像BroadLink这样的企业能花钱请360做攻防产品,在一些创业公司是肯定做不到的。
所以我觉得从安全角度来讲,一方面它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一方面可以由平台公司去做,因为这个安全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安全机制,如果系统崩溃了之后,大规模的用户数据被偷盗或者被攻破,其实对我们整个生态是不好的,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生态圈的企业或者平台,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去投资,来做一些小企业可能想做但是没有资源去做的事。最后它还是一个投资,这个投资可能并不是创业企业的痛点,在初期,我相信有一些平台方能够投入这些资源,提高安全的体验,同时降低初创企业获得安全系统的一些报告,让他们专注于产品研发。
吕盛华:非常好,通过几位嘉宾的介绍我觉得这个问题更清楚了,首先安全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它并不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在安全的分工,我们也需要不同的厂家,更多由平台商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如果以汽车为例的话,其实都是一样的,再安全的保障措施,如果你不遵守一些规则的话,可能也会带来隐患,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当然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将会对我们整个智能家居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大的推力。所以,这个话题我们先暂告一段落。
我今天还想聊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之一,就是标准。我们知道整个智能家居的标准,从我理解是最复杂、头绪最多的标准体系,它不是一个产品标准,因为现在很多的协议、很多不同的领域,光家电我们中国家电协会在去年就有美国家电协会,有欧盟的,有日本的电梯工业会,五家成立了家电协会圆桌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当时有一个课题就是智能家电标准的协调,通过他们的梳理现在更乱了,美国有一个标准,日本有一个联合经营体在做标准,不同的企业,还有照明、安防、暖通的,相当庞大,头绪非常多。
另外,我们也看到很多的产业联盟企业在合纵连横,包括微软、海尔、松下、伊莱克斯、索尼,另外还有三星和英特尔还有一个开放互联的联盟。所以,这块也是对今后的发展会带来很大影响的领域,在标准这块大家怎么样能够达成共识。因为大家每个人都说开放,实际是每个人都想占一个山头,都想在产业链的最高端控制话语权,实际上是各自为阵,这块怎么解决?各位有没有什么看法?这回我们从微软的程总开始。
程骉:谢谢主持人!其实微软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努力,因为作为一个平台公司,我们必须要考虑刚才主持人介绍的标准联盟,包括我刚才讲的Windows 10物联网套件,国外很多公司也都加入了,包括英特尔等等。
所以,从开放的角度来讲,一个开放的平台也好、系统也好,这样的话,更能够跟其他的来互联互通。这个从我们这边来讲肯定是努力的一个方向,就跟以前最早的时候排版打印机只能某一个特定的软件才能驱动它,到后来所有的打印机都能连接上PC,打印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知道说这个打印机是哪个厂出品的,或者它的性能怎么样,根本不用考虑,只要去打印就行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去写你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就能够连上。所以我觉得互联互通必须要解决这么一个问题。
吕盛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邹峘浩:我来说两句,我觉得标准的开放和互联互通是所有做平台厂商的这样一个根本发展的方向。为什么这样讲呢?任何封闭的标准在现在的世界里都是没有存活下去的意义的,只有开放互联才能成为一个共同繁荣的市场,刚才刘总也讲过。比如说刚才像微软程博士讲的,现在我们在做的标准联盟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放互联协议。
去年我们海尔也是在这个联盟里面,我们一直说跟所有的联盟都是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虽然我们自己也在做比如像U+的这样一个平台,但是我们也在推动我们的平台跟他们去兼容,同时我们也跟业界合作伙伴的平台互联互通,比如说像华为、京东都是和我们的平台可以无缝连接在云端当中的。所以,这点上我觉得开放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点。
关于怎么样开放,怎么样把这个联盟做大,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在圈一块地,也高举开放的大旗,这是目前实际的现状。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因为利益,有时候坦率来讲,联盟并没有很好的摆平联盟参与方大家的利益方面,如果我们把一个未来开放的统一联盟的利益分配好,大家在这个联盟里面都能够按照产业链的分工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这个联盟才能够是一个共赢的联盟,才能是一个成功的联盟。如果解决不好利益分配问题的时候,任何联盟只能成为少数人受益、大多数人吃亏的联盟的话,也是存在不下去的。
刘子豪:我觉得开放和平台标准是面临很大的问题,从不同唯独来说,一个是技术协议的打通,在短期内不会实现,不但是利益,还有很多推进的实际问题,比如说每一个家电有不同的特点,你让家电厂商来牺牲掉一些特性,去跟其他的比如说IT出发的人设计的协议去沟通,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出现这么多说全部开放,代码都给你,但是大家接受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阻力。
我们京东作为一个平台方,特别需要一个真正开放的大家都能用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协议如果能够出现,对我们的平台是很好的,这样我们也可以支持一个协议就够了,这样,卖给消费者的产品质量也更好,更加能互联互通,对我们来说,各种利益都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一个统一的大家能够接受的协议,但实际情况就是很多时候,只能在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实现云端的打通。这是无奈的一种选择了。
当然,我刚才也说了,iPhone 1当时做到60分,iPhone 4做到了80分,奠定了一个行业基础。也许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协议只是一个方面,整个能不能统一起来还牵扯到数据和控制权。从我个人看来,是不太可能出现的,这个世界上数据所有权和运营权如果出现一个统一的标准倒是有可能,但是最后落到哪一家手里,我觉得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同意这件事情,所以你可以用云这个业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云好一点,在任何一个国家之内都还有几家去拼公有云、私有云,这是很健康的,云的协议能不能统一,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不管是亚马逊还是微软推的云。
或者是国内这些大的像京东、包括我们的友商,包括百度,我们把这些协议最后沉淀下来,也许在技术上可以先打通,但是在数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上,从云上来说,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出现一家控制所有的数据,这个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公司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技术上打通可能会更加可能一点,当然目前来看可能是非常困难的。
叶科技:我觉得作为智能家电来讲,平台是比较容易,一旦互联互通的话,多个平台是必然的,就跟安卓、iOS一样,包括操作系统也有多个操作系统。这一端我觉得比较容易,从用户来讲,我觉得只有家电能接到这网络里面,这个体系才能运作起来。各个家电越是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联盟,其实我觉得这个标准化难度就会越大,因为每个联盟本身自己有可能从对接上来讲,都不太一样。我是觉得这个要打通的话,核心有可能还是在于我们真正的家电厂商能不能在行业层面把每一个能接入智能家居网络里面的家电本身先标准化、模块化,这个可能是更难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刘宗孺:标准化是最难的,尤其家电不像电脑,这么多年都没有标准化,非常困难。但是在智能家居平台化,我个人认为至少在三年之内应该还是会在群雄割据的一段时间。现在唯一看到的相对于成形的平台就是苹果的HomeKit,谷歌包括我们国内的各家平台,其实都是在完善阶段。
吕盛华:好的,我们也看到苹果今年也推了一些单品,包括一些家电企业加入到这个联盟中了,这个工作还在进展中,可能没有想象中顺利,但是如果技术问题协调好会有更快的进展。
如果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智能家居应该是值得畅想的。上个世纪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创始了这样一个智能舒适华的家居系统,请各位嘉宾畅想以后五年以后智能家居会晋级到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说我们有一个量化的数据,比如说现在是1.0,你认为未来会到1.5还是2.0?
叶科技:所谓科技改变生活,真正能触动的话,现在电商走得比较前面,改变了传统购物这些,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只是改变了你生活衣食住行的其中一小块,但真正的其实大部分能体验到的一个东西,家庭如果智能化的话,会带来巨大的改变。小时候老师会问我们,21世纪会变成什么样?我们说每个人会飞来飞去,城市极度发展,从小时候到现在,其实整个社会改变了很多。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包括整个产业的升级,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包括刘总前面讲到的未来蓝图,我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讲,各位都是各个领域里面前瞻的实践者,在实验室里,我相信已经都有了,包括比尔盖茨的家,我们在互联网上无数次地去看这个事情,我身边的朋友已经有人家里有类似的设置。这些东西其实技术上都不是问题。
包括我刚才畅想的所谓智能的冰箱,从技术上来讲都OK,我觉得阻碍这个产品发展的还是属于利益,各个集团、厂商跟平台之间的利益,如果大家把这个利益先放一放,把市场做大,我觉得推进起来就非常快。所以,未来这些很快能实现,阻碍的因素就是利益的分布。我觉得在座都是属于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个东西推动上如果加快的话,普通的用户会更希望看到这一点。
吕盛华:你还没有说五年以后是几点零,说一个具体的数。
叶科技:如果按照五年来讲的话,刚才刘总说智能机器人,我觉得这个不为过,从技术上来讲都OK,如果一个互联的东西,再加上智能机器人管家式的管理,这个东西由他来调度跟电脑调度是一个道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五年之内不说每家每户有真正的全智能终端进入的话,我觉得50%左右吧,五年内应该是能渗透进去,包括我家里比如说智能路由器,这个已经用上了,智能电视是用上了,一步一步渗透的话,应该是很快的。我希望说真正五年以后能有50%的智能化程度,我觉得这就非常好了。
吕盛华:还是挺乐观的,我们也很期待。
刘宗孺:我刚才演讲的时候已经讲过了,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人工智能能够进入到家里面。就像大家大白那样的机器人,能不能有这样的智慧生命体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很多产品雏形已经出来了,只不过它现在的问题是还不能百分之百地满足你的需求。比如说你跟它聊天,它有些说得很好,但有些可能没有数据库,它回答不了你。还是那句话,这是iPhone 1的时代,我们等到iPhone 4你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吕盛华:你估计到iPhone 4的时代几年?
刘宗孺:五年足够了,一年进阶一次。
程骉:我基本同意刘总的看法,我觉得五年之后,按照现在这种迭代速度,大家都这么努力地在做这一件事情,而且发现痛点,找痛点,我想五年以后相当于iPhone 4的智能家居版本就会有了。互联互通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都解决了,系统会更加智能。大家也知道,微软过去这么多年在人工智能这块也投入了很多,更加智能的语言交互、人机交互怎么能够非常方便地跟机器交流,这方面做得比较多,今后人工智能这一块可能会起更大作用。
我再举一个例子,也许以后的烤箱,我跟它说烤鸡烤到五成熟,它自动拍一个照片,自动分析,然后自动告诉你这个时间就到了,可以更加智能,这一点我也是确信无疑。尽管目前这个行业热、市场冷,但是我还是对前景非常看好,我觉得以后五年之内应该有非常大的发展。
邹峘浩:我自己的一个判断,我觉得智能家居像许多我们经历过的行业一样,它会遵循着一个从点到线,最后再到面的这样一个突破的发展过程。我觉得现在应该处在点状突破的阶段,虽然这个点状突破跟我们通常理解上的突破意义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我们现在还没有突破,我觉得有些智能的单品,如果它现在在智能家居领域能一年卖到超过十万,我们判断它就已经进入到了点状突破的状态,它跟我们以前理解的爆品,卖几百万台、上千万台,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所以某一个小的东西卖了十万台,它已经在这个点上突破了,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接下来五年,我们可能要进入线状的突破,就是在某一个深度的领域里一连串的突破,达到一根线。
如果把智能家居比作一个人的这样一个系统的话,它可能会在交互的手段上会进行线状的突破。所谓线状的突破,就是我们现在在和智能家居系统交互的时候,更多的是依赖于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单一的交互手段。未来和智能家居系统交互时,它可能是很多,可能是一个手表,可能是一个音箱,可能是能进行手势识别的摄像头,可能是一个机器人,会有一连串新型的IO手段成为智能交互的技术,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条新型的和智能家居系统交互的线,未来再有更多的线达到面的突破。
刘子豪:未来是很难预测的,我觉得我们人类想未来五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虚幻的事情,但是这个不妨碍我们作出一些猜测。我觉得未来五年,智能的话题会变得更成熟,我希望有更多的能够解决用户真正痛点的,能够满足大家刚需的智能硬件会一批批出现,这是我的希望。在繁华散去,那些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些浮躁的产品能够被淘汰掉,这个就是我的期望。
第二个,科技方面,可能机器人方面会有一些突破,如果能源和电池的能量能够解决的话,有些突破性企业的机器人方案有可能会出现。真正人工智能方面,我是比较悲观的,不知道在座的多少搞技术的,现在的语音方案还是IBM30年前的方案,最近有一些突破可能因为做了一些用户感受上的突破,但是根本上是没有改变的。你要说接下来五年之内,人工智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个人是比较悲观的,它可能会有更好的体验出来,有更好的展现方式,但是过去30年都没有出现的这个人出现了,把对人类智慧的理解从根本上有突破,未来五年不会有真正的突破性的AI出现的,但是不妨碍各种宣传、各种广告打旗号说我突破了什么东西,大家拭目以待,每年都会有突破性的东西出现,但是是伪突破,因为人类对自己的智能理解多年来都是停滞不前的,我自己对自己都不了解,我能制造出来一个比自己还聪明,或者像自己一样聪明的吗?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商业角度来讲,大家会不断地改进和迭代,但是我觉得这是很浮躁的,我们人如果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深入下去,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现在的语音方案还是30年前IBM的基本算法,就像一辆车,30年前设计到现在,基本原理没有变,直到特斯拉出现,电池驱动电机能够做到跟跑车一样快,这也不是颠覆性的改变,但是至少往前进了一步。未来如果能量和电池解决的话,机器人是一个方向,很多浮躁的单品会消失掉,解决一些刚需的产品出现,我非常希望通过这些平台一起能够制造出真正解决用户刚需的产品,这个目标听起来没有那么高,但是我觉得能够让我觉得更加欣喜,我觉得也是能做的。
吕盛华:刘总提了很好的问题,整个通过我们这些环节的交流,还是对我们智能家居有了更多的窥测或者了解,因为从技术、安全、标准怎么逐步去完善,逐步搭建一个适合消费者的,包括从单品突破,从智能家居1.0走到智能家居2.0,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好用的、化繁为简的、舒适的产品。如果说五年后,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智能,确实处在一个初级水平,如果没有今天的起点,我们也无法达到未来我们的期待。所以,还是期待在座的整个智能家居的各个参与方共同努力,包括我们的消费者一起来畅想、一起来努力,为我们智能家居的未来带来更好的体验。
本篇文章来源-智家网:http://www.znjj.tv,转载请留下链接。
东莞市宏俐音响有限公司
留言咨询,与创业顾问1对1沟通
免费获取定制加盟方案
已有255021人成功加盟
与加盟管家直接沟通
0371-55283600
拨打电话免费服务热线:0371-55283600
官方客服QQ:2248064978
谷经理:17329408867(微信同号)
刘经理:17329403639(微信同号)
贺经理:18137778751(微信同号)